会议专题

大气气溶胶和臭氧浓度垂直分布

本文总结了1984年~1994年期间6次平流层气球探测的大气气溶胶和臭氧浓度的垂直分布.垂直分布图中显示了气溶胶和臭氧的浓度在对流层中出现浓度峰,臭氧浓度还在对流层顶附近出现次峰.为了分析这些浓度峰的成因,计算了位温、位涡、后向轨迹,查阅了天气图.主要结果如下:(1)对流层大气气溶胶和臭氧的垂直分布受大气稳定度、空气湿度和对流层顶折叠等因子影响;(2)大气气溶胶浓度峰对应臭氧的浓度谷和一个气溶胶浓度低值对应臭氧的高值;(3)对流层气溶胶的柱浓度在1984年8月23日、1993年8月22日、1993年9月12日和1994年9月15日分别是72.2,20.2,20.7和34.4×10<”5>/cm<”2>,而0~30km大气柱的气溶胶浓度在1984年8月23日、1993年8月22日、9月12日分别是89.1,33.1和34.3×10<”5>/cm<”2>;(4)0~30km大气臭氧的积分浓度在1984年8月23日、1993年9月12日为274DU,271.6DU,对流层臭氧浓度在1984年8月23日、1993年9月12日和1994年9月15日分别是84.3,60.9和67.5DU.

对流层平流层气溶胶和臭氧浓度廓线 浓度峰和成因 气溶胶和臭氧的柱浓度 气溶胶浓度峰和臭氧低值 气溶胶浓度低值和臭氧浓度高值

许黎 石广玉 周军 岩坂泰信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安徽合肥) 日本名古屋大学环境科学研究生院(日本名古层)

国内会议

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

山东烟台

中文

851-858

200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