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京大气PM<,10>中可溶性阴离子观测研究

本文利用RCFP-IC连续观测了2002年4~8月北京大气PM<,10>中可溶性阴离子质量浓度变化,探讨了可溶性阴离子的组成及其日变化规律,分析了可溶性阴离子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来源,观测结果表明:北京大气PM<,10>中可溶性阴离子SO<,4><”2->为主,平均为10.8μg/m<”3>;NO<,3><”->次之,平均浓度为5.8μg/m<”3>;Cl<”->浓度较低;NO<,2><”->含量不容忽视,最高值可达14μg/m<”3>,可溶性阴离子春季平均浓度高于夏季,且随时间变化可溶性阴离子的组成比例也在不断变化.SO<,4><”2->,NO<,3><”->和Cl<”->平均日变化形式为双峰型,白天浓度高于夜晚;NO<,2><”->平均日变化形式为单峰型,晚上浓度高于白天.整个观测期内各阴离子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SO<,4><”2->和NO<,3><”->同源性强.NO<,3><”->/SO<,4><”2->质量比较低,其变化范围在0.43~0.79,北京大气中PM<,10>污染源仍以固定源为主,上午交通移动源贡献相对较大.

PM<,10> 可溶性阴离子 NO<,3><”->/SO<,4><”2->

温天雪 王跃思 何新星 王明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国内会议

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

山东烟台

中文

777-782

200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