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充阴通阳法
自从1978年8卷10期,亚洲医药中医药现代化战略研讨会专刊上刊出了拙作”论充阴通阳”后,继而将该治则的辨证特色和具体运用,以病案报导的形式——充阴通阳法治验三则(疑难病)发表在安徽中医临床杂志98年10卷6期上.此后又出席了几次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持召开的中医药学术研讨会.该论点获得了与会者的认可和鼓励.并获得了优秀论文奖.但在会议中(包括2002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五届全国文献学术研讨会)有不少同仁提出了问题或质疑,大致上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因邪致病同阳阻阴虚证的病因病机有何不同.(二)祛邪与通阳有何区别.(三)充阴与补阴又有什么区别.现在就有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就个人的一得之见,与海内外同仁商榷,希望在共同探讨中,使其论点、论据更加充实和完整.
充阴通阳法 中医治疗学
皇甫治
浙江省桐庐县瑶琳镇
国内会议
洛阳
中文
267-271
200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