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近岸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的研究
本文根据1998年山东半岛近岸生物资源调查结果和1983~1985年调查资料对比分析,对生物资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的现状和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为:1.渔业资源经济品质下降,主要是表现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优质类、经济类和次经济类渔业资源减少、渔获量下降、在总渔获量中的比例减少,优质类渔业资源17种,占渔获量的6.08﹪,经济类渔业资源29种,占渔获量的1.63﹪,次经济鱼23种,占渔获量的5.05﹪,而经济价值极低的低质类渔业资源在渔获量中的比例增加到87.24﹪,成为目前山东半岛近岸渔业资源的主体.2.渔业资源种类有所变化,渔获物以鱼类为绝对组成,占98.03﹪,其次是虾、蟹类,占1.25﹪,头足类最少,仅占0.72﹪.3.渔业资源栖息水层偏于中上层,渔获量以栖息于水域中上层的种类为主,占91.61﹪.4.渔业资源生态类型趋于单一,以暖温性种类为主,占渔获量的89.04﹪,暖水性和冷温性渔业资源仅分别占渔获量的6.81﹪和4.15﹪.5.生物多样性指数大幅度下降,鱼类物种丰富度指数1.25、物种多样性指数1.04、物种均匀度指数0.52;无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指数0.41、物种多样性指数0.51、物种均匀度指数0.36.6.导致山东半岛近岸渔业资源动态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捕捞生产活动、海养殖渔业等人类活动、水文环境变化、生物环境变化等海洋环境因子变化和化学污染、生物污染、赤潮等渔业生态环境污染.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山东半岛近岸 生物资源
邱盛尧 杨建敏 张培超 戚俊家 陈建强 魏振化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烟台)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08-312
200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