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多鱼种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1997年12月~2000年5月,利用”北斗”号调查船的Simrad EK500回声探测-积分系统对南海区的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遍及除近岸及岛礁区以外的整个南海海域(4°~24°N,107°~120°E),以17°N和12°N为界将其划分为南海北部(17°~24°N)、南海中部(12°~17°N)和南海南部(4°~12°N)3个大地理分区,并将分类学上相似的种类归类,分别以大类为单位进行多鱼种声学评估.其中南海北部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调查,南海中、南部则仅进行了春季调查.南海北部评估种类包括25类132种,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资源密度分别为23 241kg/n mile<”2>,21 495n mile<”2>、38 718kg/n mile<”2>和27 687kg/n mile<”2>,总资源量分别为232万t,225万t,366万t和389万t;南海中、南部春季的评估种类包括26类116种,其中南海中部资源密度为8892kg/n mile<”2>,总资源量为130万t;南海南部的资源密度为13 334kg/n mile<”2>,总资源量为114万t.
声学评估 资源密度 资源量 多鱼种 南海 渔业资源
李永振 陈国宝 赵宪勇 陈毓桢 孙典荣 陈丕茂 张旭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91-397
200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