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干流行洪区行洪效果研究
淮河干流河道主槽断面窄小,需要沿推行、蓄洪区辅助干流河道行洪.本文通过对淮干17处行洪区历年运用情况统计分析,并结合淮干正阳关至淮南段河工模型,对董峰湖、上方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四个典型行洪区的口门宽度、高程、开口位置等影响行洪效果的主要参数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淮干行洪区普遍着开口或炸口宽度不够,影响行洪区的行洪效果,增加口门宽度,可以提高行洪区的进洪流量;部分行洪口门位置不当从而影响行洪区的进流,导致行洪效果差;四个典型行洪区不同的口门高程试验比较表明,降低口门高程没有增加口门宽度的行洪效果明显.因此,保证行洪区行洪效果的主要措施是:在规定的水位条件下,按规定的口门宽度和高程开启口门.
淮河干流 行洪效果 河工模型 进洪流量
葛国兴 虞邦义 徐迎春 刘福田
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蚌埠)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安徽合肥)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530-535
2002-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