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塘子沟遗址2003年发掘简报
横断山地区处于新生代地质构造活动带,极其复杂的地形和气候的立体分带性导致生物分布的分带性非常明显,因而使得这一地区在新生代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发祥地.由于人类活动对这一地区自然资源的加速利用,许多原先形成的天然屏障将逐渐消失,因而现存的生物多样性面临被扰乱的挑战.为了通过研究过去和现在预测规划未来,有关单位启动了”云南西部高黎贡山热点地区生物多样性考察”.该项目的古生物研究小组为研究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变迁的历史,于2003年在保山地区的塘子沟遗址进行了新的考古发掘,获得石制品、骨器、角器、牙器及人类化石、支植物化石等标本数千件.经过所出土的文化遗物的初步研究,可以确定该遗址存在有局部磨光石器,遗址的性质应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而不是原先认为的旧石器末期.根据新发现的哺乳动物组合特征判断,塘子沟动物群的时代应为晚更新世末期,而不是原先认为的全新世早期.
塘子沟遗址 新、旧石器过渡时期 晚更新世 早全新世 生物多样性
吉学平 Nina G.Jablonski George Chaplin 刘建辉 董为 李枝彩 王黎锐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昆明) 加利福尼亚科学院人类学系(美国旧金山)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云南省保山市博物馆(云南保山)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243-252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