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的成因、时代与人类活动

三峡地区位于我国大地貌单元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段.由于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黄陵背斜东侧古长江向西袭夺背斜西侧的河流,在约200~150ka前贯通形成长江三峡.三峡地区的长江两岸发育七级河流阶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下部为基岩基座;中部为砂、砾等组成的河床相粗颗粒堆积层;上部为粉砂和黏土组成的河漫滩相堆积层.第Ⅰ、Ⅱ级阶地分布最广,形成于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早期和晚更新世早期或末次间冰期.第Ⅲ-Ⅴ级阶地形成于中更新世,第Ⅵ-Ⅶ级阶地形成于早更新世.考古调查表明,更新世人类在长江两岸活动频繁,大量旧石器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使该地区由旧石器考古的贫瘠区一跃而成为富集区.

三峡地区 河流阶地 夷平面 黄陵背斜 旧石器时代 人类活动

裴树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国内会议

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术年会

南宁

中文

263-274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