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盆地白垩—古近系(E/K)界线研究现状

本文简要介绍近20多年来南雄盆地E/K界线研究的现状.南雄盆地E/K界线地层出露良好、化石丰富,经过了古生物、古地磁、地球化学、同位素、沉积岩等多学科的深入研究.大塘剖面是我国目前研究程度最高的一条非正式的E/K界线层型剖面.但对南雄盆地E/K界线地层是否连续以及界线划分的位置尚未取得共识,仍有重大分歧.由于依据的化石门类不同,目前E/K界线划分有下列4种意见:(1)划在上湖组近底部(脊椎动物恐龙绝灭,哺乳类大量出现);(2)划在上湖组坪岭段与下惠段之间(介形虫);(3)划在坪岭段的上部(腹足类);(4)划在浈水组中上部(孢粉).其中依介形虫和孢粉划分的界线相隔地层厚达200m.
南雄盆地 E/K界线 浈水组 上湖组 地层
张显球 凌秋贤
中国新星石油广州公司(广东三水) 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35-42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