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乌拉嘎地区发现的恐龙埋葬群
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于2002年在嘉荫县乌拉嘎地区发现了丰富的恐龙化石,在135m<”2>的区域内共出土恐龙化石415个,平均3个/m<”2>,所以称其为恐龙埋葬群.这些恐龙化石是以Hadrosauridae为主,其中主要有Mandschurosaurus,其次是Tyrannosaurus牙齿,亦见Coelurosauridae骨骼.同时还发现了鸭嘴龙皮肤痕迹化石.恐龙化石都存在于渔亮子组(K<,2>y)中,时代为晚白垩世Maastrichtian期.在其下部层位太平林场组(K<,2>t)的下部发现了大量叶肢介化石,主要是Nemestheria,其次是Aglestheria、Halysestheria,Estherites、Plectestheria、Haplotracus亦有发现.其中Nemestheria是古生物学家公认的Cenomonian阶的标准分子,据此将太平林场组下部地层时代定为晚白垩世Cenomonian期中上部在渔亮子组和太平林场组下部层位之间,推测时代为晚白垩世Turonian-Campanian期.乌拉嘎地区大面积的渔亮子组在以前的地质图上均错划为上第三系(新近系)孙吴组(N<,1-2>s);太平林场组错划为下第三系(古近系)乌云组(E<,1-3>w).本次工作纠正了这些错误.
恐龙 渔亮子组 太平林场组 晚白垩世
海树林
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黑龙江哈尔滨)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9-16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