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表层岩溶泉水短时间尺度动态变化规律——以广西弄拉兰电堂泉为例
本文以广西马山县弄拉岩溶动力系统监测站为例,通过人工及自动记录,分别对表层岩溶泉水的物理化学季节和昼夜变化进行了研究.短时间尺度监测表明,岩溶动力系统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响应及时.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水的物理化学多日与昼夜动态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在正常气候(无雨)条件下,水温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pH与电导率之间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电导率峰值区滞后最高温度约4~5h.这可能与植被从光合作用向呼吸作用转变导致大气CO<,2>浓度产生较大的梯度变化有关,而这种梯度十分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暴雨期间,稀释作用可贯穿整个降雨过程,但降雨1~2h后,表层岩溶带的高裂隙率和渗透性开始发挥作用,水动力作用和CO<,2>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而稀释作用对弱降雨过程仅作用于降雨的开始阶段.因此有必要把水、岩、CO<,2>气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解释表层岩溶作用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
表层岩溶带 物理化学 短时间尺度 昼夜动态变化
章程 袁道先 曹建华 蒋忠诚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桂林)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48-154
2003-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