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的治疗进展
在讨论慢性疼痛治疗之前,有必要对急慢性疼痛的定义有一简单的认识.急性疼痛往往存在确切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普遍伴有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表现为血压升高、心动过速、泌汗和血管收缩,急性疼痛持续时间较短.相反,慢性疼痛的组织损伤一般不很明确,但是病人总有组织受损的感受;常伴有神经系统功能改变(如神经元重塑)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无明显增强.疼痛如果持续3—6个月以上,便可称为慢性痛.根据产生机制不同,疼痛又可分为伤害性疼痛和神经痛.伤害性疼痛的产生主要由于外周神经伤害性受体被激活或致敏(sensitization)所引起,这些伤害性受体可将伤害性刺激转变为电化学冲动,传导至脊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更高级中枢.伤害性疼痛可进一步分成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痛的伤害性刺激来自于组织或体表,如骨骼、软组织、关节或肌肉.躯体性伤害性痛的产生可大致分为传导、传递、调节和感知四个过程.躯体痛定位较明确.神经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组织受损伤所致.这种损伤可提高神经的自发性放电,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重塑等改变.典型的神经痛表现为烧灼样痛.神经痛可分为三种亚型:①外周起源的神经痛是一些颈部或腰部的神经根性病变、脊神经损伤以及臂丛和腰骶丛的神经丛痛变.②中枢来源的神经痛主要是由于脊髓或脊髓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损伤或病变所致.③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都可引起交感性疼痛,以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的局部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要特征,表现血管舒缩和泌汗功能改变,局部水肿以及萎缩,这是以往所称的反射性交感性营养不良性疼痛.慢性非恶性疼痛由于病程和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在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上,其适应症和使用时间的选择更应该慎重.本文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情况进行了探讨.
慢性疼痛 交感神经活性 躯体痛 神经痛
徐惠芳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3-6
200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