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保护文化生态的本土化原创科普

科普出版物的原创性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种沉重既表现在当前科学技术传播的力度(科普出版的现状)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与科普应承担的历史使命不相适应;还表现在原创”乏力”、佳作难觅这种现状.这中间首当其冲的恐怕是”人”的问题了,既缺乏高水准的原创人员——写作队伍;也缺乏有敬业精神的传媒从业人员——编辑.此外,也有媒体发展的不均衡性给科普出版带来的冲击(调查显示,公众获得科技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电视,其次是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网络与讲座等对话渠道,只有约5.2%的人通过图书).当然,还有整个社会的阅读风气、阅读导向不那么重视科普;而科普出版物缺乏可读性,缺乏人文意识,没有跨学科展开,尤其是缺乏原创性,这些恐怕是科普出版物自身的缺陷所带来的沉重.
科技传播 本土化 原创科普 文化生态
方鸿辉
上海教育出版社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09-111
200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