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影响大鼠慢性脊髓损伤神经递质的表达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大鼠慢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即A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造成中度压迫(40%-50%)慢性脊髓损伤模型,2个月后再随机分为3组:B组,为持续压缩组;C组,为减压组;D组,为电针组,手术减压后,进行电针治疗.应用联合行为评分(Combined behavioral score,CBS)评价脊髓神经运动功能.3个月后处死动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检测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的变化.结果:(1)初次术后60天模型组动物均可见神经功能障碍,初次术后90天电针组动物CBS评分恢复明显,评分优于减压组,2组动物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脊髓受压后,ChAT表达受到抑制;手术减压组和电针治疗组,ChAT阳性染色神经元计数恢复,电针组较减压组增多更明显;D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hAT阳性细胞计数与CBS值呈负相关关系(r=-0.975,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神经元合成ChAT,从而合成更多的运动神经递质,加速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的恢复.这可能是电针治疗的机制之一.
电针 脊髓损伤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 免疫组化 针刺治疗
孔抗美 王新家 齐伟力 叶卫莲 宋沛松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汕头)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82-288
200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