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牵拉脊柱导致脊髓传导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目的:模拟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操作,探讨旋转、牵拉脊柱对脊髓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3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六组即A、B、C、AA、BB、CC六组,麻醉后记录SEP,暴露L1-L4、咬去关节突,再次记录SEP,无显著变化后进行试验,A、B、C三组分别将脊柱旋转20°、35°、50°,持续15min后撤去负荷,分别于旋转后1、5及10min及去除后5、15、30和60min记录SEP.AA、BB、CC三组在旋转20°、35°、50°的同时牵拉脊柱延长10%,其它同前,记录SEP.术后24小时评价兔子运动功能和损伤区脊髓光镜病理检查.结果:A组的SEP波幅和潜伏期呈一过性改变,去除旋转后30min恢复正常;B组SEP改变更加明显且恢复缓慢,去除旋转后1小时仍未完全恢复正常;C组SEP在短期内即基本波形消失,去除旋转后也恢复不良.而在旋转脊柱20°、35°、50°的同时脊柱牵拉延长10%时,SEP改变较相同度数的单纯旋转更加明显.术后运动功能检查:A组无明显异常;B组运动功能轻度减退;C组运动功能严重减退;而在旋转20°、35°50°同时再牵拉脊柱延长10%的三组比单纯牵拉运动功能减退更明显.结论:1)旋转脊柱可导致脊髓损害,其严重程度随旋转度数和时间的增加而加重,呈指数关系;2)轻度单纯旋转脊柱对脊髓的影响较小,而旋转和牵拉同时作用时易造成脊髓损害,两者具有协同效果;3)SEP对脊髓损害敏感,其变化与损害严重程度一致.
体感诱发电位 脊柱侧凸 三维矫形 脊髓损伤 牵拉负荷 旋转负荷
陈辉 邱勇 凌为其 李卫国 马薇薇 朱丽华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8-86
200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