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本文对安徽省淮河流域近百年来的温度、降水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20世纪后半期的年平均气温异常频次增多,冷暖变化振幅增大,预计本区域年平均气温偏高的总趋势将维持到21世纪的头10年;冬季(1月)平均温度百多年来主要呈降温趋势,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冬季升温趋势明显;夏季(7月)温度百多年来呈升温趋势.20世纪前50年降水偏少,而后50年降水偏多,各地年雨量的气候倾向率有差异.大部地区为正倾向率,只是合肥趋于正常偏少.本文同时评估了气候变化对该区种植制度、气候生产潜力、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灾害之间的关系,对农业气候灾害损失进行了评估.由于气候变暖,副热带北界将移到本区以北,作物生长期和生长积温将增加,热量条件将能满足一年三熟的需要;本区作物生产力受CO<,2>浓度变化的影响明显,在最适宜条件下,CO<,2>含量增加一倍时,作物生产力比现在大约可提高20%;冬季气温增高的趋势将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夏季气温增暖趋势对本地区秋收旱作物不利;随着气候变异率的增大,旱灾受灾面积的逐年增大,受灾总面积逐年增加.
气候变化 农业 淮河流域 农业
张爱民 王效瑞 马晓群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合肥) 安徽省气象台(安徽合肥)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64-271
200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