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本质的探讨
在乙醚麻醉时代,全麻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即它是一种由麻醉药物引起的,可逆的意识丧失状态,伴有对伤害性刺激的抑制(无痛)和剂量依赖的肌肉松驰.然而,在大量使用麻醉性镇痛药、镇静催眠和肌松药的现代,全麻的定义变得模糊不清起来.很多病人在现代麻醉下有知晓,术后有清醒回忆,甚至有很多病人是在完全清醒下被施以手术,他们仅仅是被肌松药麻痹,被机械通气维持生命,在极少量麻醉镇痛药作用下完成手术.这种状态给病人留下终身难忘的心灵创伤,也促使麻醉医生思考以下问题:1.麻醉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2.麻醉有没有”深度”?如果有,应如何度量?3.理想麻醉状态”是一种什么境界?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Guedel的乙醚麻醉分期和Prys-Roberts的全麻是阈反应,是”全或无”现象.而近年来,随着异丙酚的大量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的研究进展、心率变异指数的出现、以及α<,2>-受体激动药和β阻断药在麻醉中的应用,全麻的本质再次受到关注.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1.历史回顾:乙醚分期的意义.2.哲学思辨:意识消失是否麻醉的唯一标志?3.”麻醉深度”监测的进展:BIS和HRVI.4.”理想麻醉状态”.
乙醚 麻醉 镇痛 麻醉深度
于布为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麻醉科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0-13
200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