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26年后脊髓损伤患者的社会调查
目的:了解唐山地震26年后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状况.方法:以向随机选取的唐山地震后的脊髓损伤者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包括居住环境、收入、精神状态等41项.调查人员全部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组成.现有1261名患者幸存,其中有420名居住在疗养院,其余生活在普通家庭.从14个疗养院中随机选取了4个疗养院的病人,并对普通家庭中生活的患者分成两组(城市组和农村组),各随机抽取一个社区和乡镇的病人参加问卷调查.再将此次(2003年)调查结果与1988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对比两次调查结果,病人的生活状况已有了显著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居住环境的改善(100%的病人现居住在经过特殊改造的房屋);医疗服务的改善(轮椅使用率从38.1%上升到100%);大多数病人心理处于适应期;收入增加(21.1%的病人从事各种职业);业余生活丰富;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减少;尿毒症仍为第一位的死因,但比例已明显降低;本次调查时心脑血管疾病在死因中占有较高比例(占第二位),说明幸存者的死因已接近正常人.讨论:这些生产状况的改善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如:就业率低;生活保障和医疗康复条件需进一步改善;性康复和生育问题.
脊髓损伤 调查统计 唐山
李建军 周红俊 刘根林 刘松怀 赵超男 宓忠祥 崔志茹 郑樱 郝春霞 熊宗胜 马洪路 周天健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17
200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