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生长构造格架与油气聚集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界断裂划分为同生逆断裂、后生-同生逆断裂和后生断裂,背斜发育有同生断展背斜、后生断展背斜及生长背斜,昆北断阶区褶皱发育演化序列为同生断展背斜之上叠加了生长背斜,一里坪坳陷、茫崖坳陷褶皱发育演化序列是后生断展背斜上叠加了同生断展背斜,同生断展背斜之上又叠加了生长背斜.新生代生长构造格架由三期生长构造组成,早第三纪—早上新世逆同生构造、中—晚上新世逆同生构造和中—下更新世生长背斜组成,不同构造单元构造格架组成略有不同.三期生长构造是由E-N<,2><”1>盆地基底挤压整体坳陷作用、N<,2><”2>-N<,2><”3>盆地基底挤压差异坳陷作用和Q盆地基底挤压缓慢拗陷作用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主要有同生断展背斜、后生断展背斜、生长背斜、断鼻等,且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主要分布在昆北断阶、茫崖坳陷.同生逆断裂的长期活动有利于油气的运移、聚集,位于油源区附近的同生和后生断展背斜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生长构造 同生断展背斜 逆同生断裂 构造格架 挤压拗陷作用 油气聚集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胡望水 官大勇 谢锐杰 张文军 毛治国 王炜 张振坤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湖北荆州)

国内会议

我国喜马拉雅运动对沉积盆地的控制作用与油气晚期成藏会议

北京

中文

94-107

200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