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也谈发动机航线维护

20世纪80年代始,国际通航事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民航发动机型号研制划时代的发展进程.广泛开展的国际合作研制生产模式,使民航推进系统在第一、二代涡轮风扇发动机长期研制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发展成高科技密集的第三代高函道比、高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同时也必然导致民航发动机国际市场的激剧竞争.面对这种态势,占有经济、技术优势的世界各大发动机主研制方集团,均无一不尽全力大幅度地缩减发动机型号研制和适航鉴定周期,以期把众多型号和增长型系列化的民航发动机尽快地推向市场并取得垄断地位.从而,不可避免地使型号发动机原应在其研制阶段就予暴露并纠正的设计缺陷和重大隐患几乎全部转移至装机使用过程中,进而导致现代新型号尤其是增长型民航发动机使用事件发生几率和频次日趋增高,并使原为发动机持续适航而规定的使用中可靠性跟踪措施状态监控、故障诊断及其排除技术等,转变为纯设计更改.结果是把发动机使用的技术风险及由此所致的经济损失基本上全部转嫁给使用方,特别是尚不具备发动机自行设计和等级维修能力的使用方.发动机主研制方大量颁发的SB,其性质也就相应地转变为实质上是发动机研制方赖以利用使用方的资财来提高其型号发动机品质、发展其自身先进技术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的一种”媒体”.

航线维护 民航发动机 故障诊断 维修能力

谢剑豪

原上海航空发动机厂

国内会议

全国航空维修技术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文

118-121

200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