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都流变的环境生态学辨析及引发的思考
”可持续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标准,作为人口最多的和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能否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是需要中国的城市建设者们以无私的精神和艰辛的努力来探索的.对于这样一个需要付出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毕生努力来追求的目标,我们一定要有科学的、清醒的认识,切不可操之过急、急功近利,更不可以借此混淆视听、沽名钓誉.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里似乎有这样一种观点渐成声势.这种观点以弘扬中华古文明为口号,披上所谓”可持续”和”生态”的外衣,向人们描述着一个现在已经失传了中国古代”人类聚居的理想生态模型”的神话,似乎当下全世界人类的命运都维系在对这神秘的古老东方文明”硕果”的发掘和再现.如此带有民族沙文主义情绪的观点在被商品经济冲击下略微显浮躁的中国社会里还很受一些人的欢迎,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学界有识之士的重视.本文就是针对这一情况,以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最辉煌的成就——北京城的建设为例,在历史的现实中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对中国古代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打破所谓”人类聚居的理想生态模型”在中国古已有之的神话.并且指出以”科学”和”民主”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才是面向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
北京 城市规划 生态环境
陶石 毛刚 卢海滨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四川省绵阳市建委 四川省攀枝花市规划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39-150
200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