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关于糖尿病心理护理效果的研究

糖尿病历史上被Dunbar(1936)看作是一种经典的心身疾病,她经过回顾性调查发现,大多数糖尿病人性格不成熟,具有被动依赖情.做事忧柔寡断,缺乏自信,他们也常有不安全感.有受虐狂的某些特征.这些人格特点被称做”糖尿病人格”.不良的情绪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和病情转归又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人的情绪不稳定时,如遇事着急、生气、发怒,可使血糖升高,当情绪紧张变化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和紧张,机体为应付各种刺激,必须作出反应,在大脑皮层控制下,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儿茶酚胺等拮抗抗胰岛的激素释放入血液中,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缺乏.这种血液状态在糖尿病患身上导致血糖明显升高,而长期抑郁的病人胰岛素分泌量可进一步减少,葡萄糖利用曲线下降(Mueller PS,1970)所以保持情绪稳定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发现大部分病人学会了情绪的自我调节,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糖尿病 心理护理 自我调节

付君婕 徐慧 穆杰 杨华

青岛海慈医疗集团

国内会议

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昆明

中文

200-202

200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