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核地球物理天然中子测水技术的初步研究

人工中子源中子测水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均一性好、在线测量等显著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水文、水利部门.但对中子源的防护与管理问题,不仅使中子测水仪器笨重,而且阻碍了中子测水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前苏联B.M.邦达连科等报道了以天然的大气中子作为中子原,利用大气中子在地表介质中的反射,测量地一空界面上升中子流的强度,确定土壤的含水率,并在喀斯特地区开展工程地质填图和在山区确定积雪层厚度的试验,无取得好的效果.

中子源 中子测水技术 测水分仪

葛良全 赖万昌 林延畅 林延畅 叶森钢 黄元清

成都理工大学应用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9届年会

南京

中文

234-234

200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