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台湾泥岩地区水土保持植物蒸散转换模式之研究

植物与水分关系之主要过程是指由土壤中吸水,经由植物内部的传导,最后透过叶片气孔以水蒸气散失到大气中,植物蒸散之量测不仅可作为植物水分需求之依据、逆境之反应,并可配合空气动力学、能量平衡与统计分析,找出重要之影响机制,进而量化区域内温度、日射等微气象之相关性.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讨影响台湾泥岩地区水土保持优势植物水黄皮之蒸散影响因素,且找出重要机制中之日射量(Rs,w/m<”2>)、饱和蒸气压差(SVPD,mbar)与蒸散(Tr,g/m<”2>hr)之关系并以日射量之强弱来分析植物蒸散之转换模式与临界点.试验中之蒸散量测方式以重量差值法来代表,并利用现代统计分析技术评估模式之适称性与预测能及不同日射环境下之蒸散模式差异.经统计F检定、残差分析及试验结果显示水黄皮之蒸散模式在不同日射下有显著性的差异(10~100W/m<”2>:Tr=37.71-0.078Rs+5.51SVPD;100~350W/m<”2>:Tr=35.54+0.53Rs+1.61SVPD;350W/m<”2>以上:Tr=-36.41+0.57Rs+1.56SVPD).对水黄皮植物而言,为适存於泥岩恶地之环境,该植物之生理反应,在不同之逆境下必有所差异.此研究对优势植物蒸散与微气象因素之关系加以量化讨论,将对台湾泥岩恶地之适生植物的特殊生理反应,有更深之了解.

泥岩地区 蒸散 转换模式 偏势回归 台湾

张俊斌 黄国锋 陈意昌 林德男

中兴大学水土保持学系(台中) 农业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南投) 台湾玖廷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国内会议

第三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

昆明

中文

395-403

2002-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