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赤霉细胞工程改良及抗性系遗传研究
研究表明,在相近浓度条件下,采用诱导培养基中镰刀菌毒素胁迫定向选择抗赤霉变异体的机率远大于在继代培养基中镰刀菌毒素胁迫定向选择抗赤霉变异体的机率;同一筛选方式中,胁迫筛选的镰刀菌毒素浓度越高,筛选的效率越高;通过毒素胁迫筛选的小麦抗赤霉再生株R<,2>代抗赤霉特性是不稳定的,R<,3>株系的一部分抗性性状已稳定,说明植物细胞在离体条件下发生并存在的变异是单基因位点的变异,通过自交可获得抗性基因纯合、抗性特性稳定的新类型;研究同时发现,在同一基因背景下,随着小麦抗赤霉特性的提高,抗性变异株伴随有株高降低、小穗数和穗粒数减少、花期和成熟期滞后的性状表现.
小麦 细胞工程 抗赤霉 再生株 抗性系遗传
陈耀锋 权军利 任惠莉 李春莲 郭东伟 韩德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陵)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290-293
200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