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禁治理:新世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客观要求——山西省实行封禁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封禁治理是指在大范围内实行封禁,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小范围内进行综合治理开发,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群众收入,抓大不放小、抓封不放治的两条腿走路的水土保持战略.大力推行封禁治理,是发展经济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的重大举措,是人类对自然生态规律认识的升华.调查表明,山西省实施封禁治理的成功做法主要为:认真调查,摸清民意;加强领导,搞好宣传;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严格管理,奖惩兑现;多方服务,防止反弹等方面.实施封禁治理,可促进农民传统观念的更新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促进畜群结构的调整和饲养方式的改变,促进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农业的深度开发.实施封禁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处理好大范围封育保护与小范围治理开发、自然恢复与人工辅助治理、植被恢复与合理利用、封禁区域与水保”三区”划分等4个方面的关系,做到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等方面的结合,同时要注意解决好思想认识、政策、资金、技术、配套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封禁治理 水土保持 植被建设 山西省 生态建设
杨才敏 王志坚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山西离石) 山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山西太原)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5-38
2002-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