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红壤侵蚀退化地生态恢复后C吸存量的变化

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平衡以及碳贮存和分布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但对严重侵蚀退化地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后其碳吸存的变化了解甚少.国际上在全球森林C预算时把我国中亚热带森林并入热带林中,而最近研究却显示,我国亚热带森林可能是失踪的”碳汇”之一.中亚热带大面积侵蚀退化地生态恢复后,则可能是本地区重要的”碳汇”.本文对严重侵蚀退化红壤采取种草促林(措施Ⅰ)、植灌促林(措施Ⅱ)、栽阔促林(措施Ⅲ)和封禁管理(措施Ⅳ)4种生态恢复措施后碳吸存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以严重侵蚀地(对照Ⅰ)和风水林(对照Ⅱ)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生态恢复措施采取前,红壤严重侵蚀地CO<,2>同化能力极低,4种措施乔木层的有机C积累量分别占调查时的1.50%,0.59%,0.39%,1.09%.采取生态恢复系统后,其CO<,2>同化能力明显增强,其中,措施Ⅰ的CO<,2>同化能力在短期内效果较大,在措施采取后1~5年期间有机C积累量达到高峰期,随后明显下降,至调查时仅为对照Ⅱ的11.6%;措施Ⅱ的效果最好,在措施采取后11~15年期间达到高峰,至调查时CO<,2>同化能力已超过对照Ⅱ的63.0%;而措施Ⅲ和Ⅳ的CO<,2>同化能力则接近于对照Ⅱ的.生态系统的有机C贮量明显增加,4种措施地上部分的有机碳贮量是对照Ⅰ的32.2~146.1倍,乔木层有机C贮量是对照Ⅰ的54.6~268.8倍,土壤有机C贮量是对照Ⅰ的2.02~2.50倍;4种措施生态系统有机碳总贮量分别达到49.937,113.084,84.981,69.292t/hm<”2>,明显高于对照Ⅰ的有机碳贮量17.499t/hm<”2>.严重侵蚀红壤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后,已成为大气CO<,2>的一个重要”碳汇”.

生态恢复 红壤侵蚀退化地 碳吸存

杨玉盛 谢锦升 陈光水 郭剑芬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南平)

国内会议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03年环境中的水土保持会议

成都

中文

17-19,46

2002-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