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黄土高原森林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机理

以水量平衡和产流理论为基础,通过宜川森林水文生态站的对比试验,对黄土高原区两种常见的水土保持林(山场林和油松林)的产流产沙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具有明显的减水减沙效应,且天然山杨林比人工油松林的减水减沙效应更加明显.在降雨历时为30min平均雨强为2.5mm/min时,山杨林坡面无径流泥沙产生,而油松则有少量径流泥沙.与荒山坡地相比,油松林坡面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分别减少了87.6%和99.4%,这与径流小区多年观测平均值相近.在坡度为5°~25°的坡面上,荒山坡地的径流流速、径流剪切力以及径流能量分别是油松林地的17~23.5倍,4.6~7.7倍和8.1倍.从理论出发评价森林植被保持水土效应可为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草)措施的树草种选择提供依据.

水土保持 森林植被 产流产沙 黄土高原

潘成忠 上官周平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杨陵)

国内会议

中国林学会青年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87-90

200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