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3年梅雨期暴雨预报探讨

本文对2003年梅雨期影响我县三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形成暴雨的中尺度影响系统,中低层到地面存在系统的叠置现象是产生暴雨的动力机制;分析各层次指标站ΔT24,判断冷空气影响;K指数、θ<,se>高值指标预示性滞后,使用难度大,但500hPa上θ<,se>高能湿舌轴线与西南气流输送水汽的方向一致,大量的高湿能量的释放对暴雨形成和维持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北京中心HLAFS物理量场涡度、散度分析,500hPa正涡度平流中心与0线密集线之间、以及500hPa辐散中心附近与实况出现的强降水区域相吻合,对邻近暴雨落区的预报预示性好.由于梅雨期间副热带高压北侧边缘变数大,实时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全省重要天气信息等对分析、判断中小尺度系统演变具有实用性.

中尺度系统 物理量场 诊断分析 暴雨预报 梅雨期

吴振倩 凌和稳 卢秋澄

江苏省海安县气象局(海安)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

北京

中文

2299-2303

2003-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