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3年7月淮河流域一次暴雨过程中干冷空气的侵入

2003年7月3日至6日淮河流域出现一次暴雨过程,它是2003年淮河流域整个降水过程中的一次.此次暴雨过程在中高纬度表现为强而稳定的两脊一槽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极锋偏南,西南季风输送的暖湿气流和偏北风引导的干冷空气不断到淮河流域交绥.本文分析了此次暴雨过程的干冷空气的侵入和演变特征.结果发现,此次暴雨过程在淮河汉域一直维持一条近于纬向的辐合切变线,在其南北两侧为南北风的对峙局面;在35°N附近的对流层中低层存在一条稳定少动的湿度对比显著而温度对比较弱的湿度锋;干冷空气的侵入决定了雨带的演变,通常雨带位于湿度锋南侧;此次暴雨过程干冷空气来自对流层高层,它像锲子一样嵌入到低层的暖湿气流中,使得暖湿空气的湿饱和程度增强,降水增强.总之,干冷空气的侵入在此次暴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淮河流域 干冷空气 湿度锋 暴雨过程 降水过程

姚秀萍 于玉斌 刘还珠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北京)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

北京

中文

2126-2130

2003-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