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3年6~7月欧亚中高纬地区西风带系统的异常活动及其对淮河暴雨的作用机制初探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梅汛期亚洲中高纬地区阻塞形势对淮河暴雨的作用.结果表明,亚洲北部阻塞高压的建立和维持,使得500hPa高度上西风锋区南压,引导冷空气南下,造成中纬度地区物质和能量交换频繁.尤其在6月20日后,阻塞高压活动加强,淮河流域北部维持为大气物质和能量锋区,低层850hPa副热带锋区也长期停滞在35°N附近.阻塞高压的异常活动通过对大气动量和热量的一次次向南频散,造成淮河流域连续发生暴雨天气过程.阻塞高压的强度及位置变化与前部低涡的活动密切相关,并通过西风带基本气流及长波系统的螺旋结构的变化激发Rossby波的传播来影响副热带高压的南北进退,从而决定了雨带的位置.

阻塞高压 副热带高压 淮河流域 暴雨过程 西风带系统

李峰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

北京

中文

2106-2109

2003-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