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年际变化
利用经过初步验证的CEVSA模型和在时空分辨率为0.1°经纬网格和10天为单位的气候、土壤、植被和大气CO<,2>浓度数据的驱动下,估算并分析了1981~200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异氧呼吸(HR)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全国平均值、年际变化及其对气候和CO<,2>浓度增长的响应.结果表明,受气候和CO<,2>浓度上升的影响,全国NPP总量变化在3.06~.61GtC/a之间,平均值为3.27GtC/a,平均年增长趋势为0.0083GtC/a<”2>(P<0.001).全国HR总量变化于3.07~3.43GtC/a之间,平均值为3.20GtC/a,平均年增长趋势为0.0143GtC/a<”2>,(P<0.001),其增长趋势大于NPP.全国总NEP变化在-0.22~0.25GtC/a平均值为0.063GtC/a,是一个碳汇,约占全球总量的5%~14%,与美国大致相当.全国平均陆地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97.44GtC,其中植被碳贮量和碳密度分别为15.27GtC和1.70kgC/m<”2>,土壤炭贮量和碳密度分别为82.17GtC和9.13kgC/m<”2>.NEP作为两个大数NPP和HR之间的余额,年际变率很大,在统计上不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趋势.近20年由于增暖和部分地区的干旱,NPP的增长被HR的增加抵消,中国的NEP没有表现出全球尺度的上升趋势,如果未来气候进入一个较湿润时期,碳吸收可显著增加,但若增暖和干旱以此为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可能会从一个碳汇逆转成为一个碳源.
碳通量 碳汇 CEVSA模型 陆地生态系统 年际变化
李克让 陶波 邵雪梅 曹明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Department of Geography,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USA)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256-1261
2003-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