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中南部地区水循环评估及气候变化对其影响

本文选取95~122.5°E,20~37.5°N作为研究区域,它涵盖了我国中部和南部(包括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全部地区,整个长江流域位于其中心地带.对这一研究区域降水再循环率的评估,能更清楚地展示陆面蒸发对长江全流域降水的贡献.谢安等2002年利用NCEP资料,通过对850hPa水汽输送的考察,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夏季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出水汽输送年际振荡规律.指出来自孟加拉湾和来自华南的水汽输入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的主要来源.本文将采用Eltahir(1994,1996)提出的降水再循环率评估模式,利用从1976~1995年共20年的NCEP再分析数据,评估所研究区域的降水再循环率,揭示其空间分布形势,研究其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利用NCEP资料中8层水汽含量数据,计算出整层大气的水汽输送,更进一步地展示长江流域水汽来源及其随季节变化特征;通过对比两个10年蒸发率、降水率、水汽收支和降水再循环率的状况,揭示气候变化的影响.

降水再循环 气候变化 水量收支 评估模式 中南部地区

康红文 谷湘潜 Paul Whitfield

中国气象研究院(北京) 加拿大环境部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

北京

中文

1247-1250

2003-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