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5.27沿淮淮北强对流风暴环境场特征分析

应用天气图等常规气象资料,并重点应用了地面自动遥测站逐时观测资料和省台每6分钟一次的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2002年5月27日沿淮淮北强对流风暴的成因.认为:500hPa图上中高纬度明显的阶梯槽,500hPaθ<,se>冷舌的低值区与850hPaθ<,se>湿舌的高值区叠加构成的不稳定层结,是形成下午沿淮淮北强对流风暴天气的有利环流背景;地面异常增湿、持续降压生成的中尺度切变线是强对流风暴产生的重要的原因.

强对流风暴 环境场 中尺度切变线

陈邦怀 韩枫 吴飞乐 杨志猛

安徽宿州市气象台(宿州)

国内会议

2003年全国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重庆

中文

68-71

200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