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林木植被病害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因此森林的安全水平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水平.时时处处肆虐的各种病虫生物灾害相对于人为砍伐、火灾等对森林安全是最大的威胁.不得已采取的化学防治药剂又对广泛范围的自然水体、土壤、空气、直接或加工利用的食品药品造成严重药残污染.而令世人关注害怕的”环境激素”事件正是各种对包括人类的整个生物界生长和繁殖具有强烈生理作用的药残所至.兼顾国民基本经济需求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尖锐矛盾,只能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所谓”IPM方针”.探索植物病害早期诊断技术一直是科技界和产业界渴求而未果的难题.作者综合现代生物学、电子学和传感技术的新成就研制成功植物病害诊断仪,它功能多、灵敏度高、便携式,能满足很多场合的需求.通过广泛的实验和生产现实检验,仪器对多种林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上的病害位置、大小、发病时期能够测试,对处于未显症的绝大多数非传染性病害和隐蔽部位已显症的病斑有100﹪的准确率,甚至还能检测部分潜育的病斑,因此对植物病害的早期诊断有实用意义.它不但使业者获得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等经济方面的实惠,而且几十倍降低农药用量、减少次数、降低浓度延缓抗药性、减少大气、水、产品药残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安全效益更为重要和迫切 .

生态环境安全 植物病害 早期诊断 细胞膜透性

傅和玉

北京教育学院生化环境系(北京)

国内会议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457-460

200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