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药白芷的分子遗传分析及其原植物问题

目的:探讨中药白芷的来源.方法:对祁白芷、禹白芷、杭白芷、川白芷、兴安白芷、台湾白芷、雾灵白芷、黑水当归和芷叶白芷等种类进行RAPD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兴安白芷、台湾白芷、雾灵白芷等种的叶绿体的rbcL和trnk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共扩出20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97条,占90﹪.RbcL和trnk基因的分析显示台湾白芷在Sca I和EcoR I上各有一个位点与兴安白芷、雾灵白芷不一样;而兴安白芷、雾灵白芷却完全一致.结论:支持把雾灵白芷并入兴安白芷,台湾白芷作为兴安白芷的变种;祁(禹)白芷、杭(川)白芷与兴安白芷属于同一种,并与台湾白芷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建议把祁(禹)白芷、杭(川)白芷等药用白芷定名为A.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 cv.Officinarum cv.nov.

白芷 中药 植物药 分子遗传学 生药学

黄璐琦 王敏 付桂芳 杨滨 王年鹤 袁昌齐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国内会议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

北京

中文

178-182

200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