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二醇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与体外评价:两种制备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制备方法对微球性质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作为有机溶剂,以雌二醇(E<,2>)为脂溶性药物模型,以聚乳酸(PLA)或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分别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和乳化-溶剂萃取法制备雌二醇缓释微球,考察两种方法对微球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以及释药前后微球形态结构等的影响.其中,采用HPLC测定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以动态透析法进行微球体外释药研究,HPLC测定.以累积释药百分数对时间作图,主要考察制备方法和高分子型号对释药的影响.分别将溶出前和溶出900小时后的微球进行扫描电镜照像并观察微球表面及内部形态,进行微球形成、性质以及释药机理的探讨.结果:相同条件下,一次倾入加水萃取法可使乳化-溶剂挥发法的包封率显著增大(p<0.01),而对乳化-溶剂萃取法的包封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对制备的微球的药物释放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相似性判断,F2=3.32<F(3,5)=5.41(α=0.05),表明高分子载体的类型和分子量大小对微球的释药影响不显著.而对乳化-溶剂萃取法制备的微球的药物释放而言,目测即可认为高分子载体的类型和分子量大小对微球的释药影响显著.由扫描电镜照片可见,两种制备方法所得微球内部结构相差很大: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微球内部巯松多孔,呈”蜂窝状”;而乳化-溶剂萃取法制备的微球内部相差很大: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微球内部疏松多孔,呈”蜂窝状”;而乳化-溶剂萃取法制备的微球内部中空,外有一层较厚外壳,呈”囊状”.释药900小时后,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微球表面凹凸不平,球形状基本丧失;而乳化-溶剂萃取法制备的微球表面仅出现裂隙,基本平整,且基本保持原球形状.结论:制备方法对微球性质影响较大,实践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而选用相应的制备方法.
聚乳酸 雌二醇 乳化-溶剂挥发法 乳化-溶剂萃取法 缓释微球 制备方法
潘卫三 周新腾 甘勇 张汝华
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沈阳)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
国内会议
广东
中文
110-114
200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