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下西北生态环境建设的动态响应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东距太平洋遥远,南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阻碍印度洋水汽的进入,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致使西北气候更加干燥.根据全新世大暖期鼎盛时期的气温、降水和植被带与现在的相应要素进行对比,推得西北地区目前正处于气候转暖的初期阶段,暖干是其主要特征.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大环境下,叠加人为作用的负效应,对西北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由此,提出在今后西北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应适当分区调整修复措施,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保护措施,以扩大草原面积为主,适当发展灌木林地,减少乔木林的栽种面积.以适应气候转暖情况下生物过程的特殊规律,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演化.

气候转暖 西北地区 生态环境建设 动态响应

张丽萍 张锐波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杭州);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

国内会议

第八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

延安

中文

120-123

2003-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