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东至地区独立内生金矿类型探讨
区内13处独立内生金矿床(点),可分为脉型、斑岩型、夕卡岩型和叠加-改造层控型4类.分析表明,海西期拉张-裂解构造背景下,虽无独立金矿形成,却为后期金矿化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金矿源层或岩性条件.独立内生金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成矿作用发生于碰撞造山作用之后的挤压-伸展应力转换期,与扬子式同熔型岩浆热液密切相关.叠加-改造成矿是区内大中型金矿的重要特征,具体表现为大时差两期次同域叠加和大时差多期次同域改造两种样式.
独立内生金矿 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 叠加成矿 铜陵—东至地区 类型特征
任云生 刘连登 张辉煌 谢成福 林金灿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安徽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池州)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650-653
200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