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岩浆流体对长江中下游邓家山铜金成矿作用的贡献

邓家山铜金矿床为近年新发现的1个地下隐伏铜金矿床.成矿模式年龄为(173.1±3.06)Ma(Re-Os),与其成岩时代(154±44)Ma(Rb-Sr法)具一致性.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铜金成矿在中温中低压,NaCl-H<,2>O和NaCl~H<,2>O-SO<,4><”2->盐水溶液中进行,其气液组成由K<”+>、Na<”+>向Ca<”2+>、 Mg<”2+>升高,由F<”->、 Cl<”->向SO<,4><”2->升高以及H<,2>O和CO<,2>增高趋势演化.包裹体水的氢、氧和硫同位素组成指示,邓家山铜金成矿早期流体来源于地壳深部岩浆房,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有大气降水的混入.流体运载矿质并富含H<,2>O、CO<,2>、F<”->、Cl<”->、H<,2>S和SO<,4><”2->等挥发分,激活铜金的运移、活化,并促使Cu、Au自络合物脱载、分配、沉淀并富集,形成夕卡岩型铜金矿床.

岩浆流体 成矿作用 邓家山铜金矿床 长江中下游

魏家秀 王登红 王宗起 张作衡 蔡俊军 张季生 田邦生 陈友太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赣西北地质大队(江西九江)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矿床会议

西安

中文

1052-1055

200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