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边界大规模自然铜矿化的极端成矿条件耦合
野外观察发现在滇黔边界存在很富的自然铜工业矿体和广泛的自然铜矿化点.矿化受二叠纪玄武岩最上部古火山口环境和上覆宣威组炭泥质层控制,矿层厚度达15m左右.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黑铜矿与辉铜矿(平均品位4﹪~5﹪).自然铜呈板片状、网脉状、浸染状产出.矿化与阳起石化、沥青化、硅化和沸石化密切相联系.该区大规模自然铜矿化涉及多种极端成矿条件的耦合:①从苦橄质到安山质高分异岩浆喷发;②火山口环境从400℃至100℃的变温同生热液活动,使CuO沉淀和生烃作用同时发生,并随后还原出自然铜;③出现罕见的炭质泥岩、生物硅质岩和硅质沥青岩组合,形成极富的矿石.
自然铜矿床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边界 成矿条件 矿化 滇黔边界
胡耀国 朱炳泉 常向阳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390-393
200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