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中南段晚中生代富钾岩浆作用及其对金(铜)成矿的制约
郯庐中南段及其邻近地区晚中生代富钾岩浆作用强烈,并发育一系列与之有关的金(铜)矿床.系统的<”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区内富钾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这套岩石的主体可归为钾玄岩系,地球化学上,具有富碱、富钾、贫钛,氧化系数较高,富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等特点,并具有较高的I<,Sr>值和明显偏低的ε<,Nd>(t)值.元素-同位素的综合示踪显示这套岩石主要起源于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区内与富钾岩浆作用有关的金(铜)矿床可归为岩浆热液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2大类,后者又可进一步区分为碲-金型、石英-冰长石型和石英-锰菱铁矿型3种形式.根据对富钾岩浆与金(铜)成矿关系研究资料的系统总结,表明富钾岩浆体系富挥发组分(如H<,2>O、CO<,2>、SO<,2>,特别是F和Cl)及氧逸度较高可能是制约金(铜)成矿的2个主要有利因素.
富钾岩浆作用 晚中生代 郯庐中南段 金矿床 铜矿床
邱检生 罗清华 Brent McInnes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 台湾大学地质系(台北) CSIRO Division of Exploration and Mining,PO Box 136,North Ryde,NSW 2113,Australia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211-214
200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