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邹家山铀矿床深部隐爆角砾岩成因机制及其与铀矿化关系

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分析测试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邹家山富大铀矿床深部发现的隐爆角砾岩与次火山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隐爆角砾岩内存在多相(即气相、液相、固相)、富气相及富液相共存的包裹体群,反映沸腾作用的存在.按形成温度可将流体包裹划分为三期:第一期的形成温度为338~416℃,明显高于相山矿田成矿期的温度,属隐爆作用的产物;第二期为215~248℃,属成矿期的产物;第三期为171~187℃,是矿后脉体活动的产物.隐爆角砾岩在时空分布上与富铀矿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隐爆作用不仅可以致使铀产生明显的富集,而且还为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赋矿空间及有利的地球化学环境.

流体包裹体 隐爆角砾岩 邹家山铀矿床 矿床成因 铀矿化

范洪海 倪培 王德滋 刘昌实 凌洪飞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矿床会议

西安

中文

857-860

200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