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生物效应
我国城市细颗粒物污染严重,本研究以具有复合体系的整体细颗粒物为出发点,选择北京、太原两个不同污染特征的城市,分析了两城市细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生物效应,如果如下:以美国EPA大气环境质量PM2.5标准,我国环保局PM10、TSP大气质量标准为判断依据,北京、太原的冬季和春季PM2.5、PM10、TSP几乎均超标.相同采样日期PM2.5日均值太原高于北京.太原冬季、北京冬季、北京春季、北京沙尘期间空气中B(a)P浓度分别为5.86,1.09,0.38,0.184(μg/100m<”3>).其中太原冬季、北京冬季超过我国居住大气B(a)P日均最高允许浓度.空气颗粒物上Pb含量均未超过我国居住区大气Pb标准.北京、太原细颗粒物对肺泡上皮细胞A549具有细胞毒性,500μg/mL基本接近半致死毒性剂量,200μg/mL可作为体外污毒的最高剂量;细颗粒物5-200μg/mL染毒12,24小时均可引起DNA损伤,并呈现剂量反应及时间效应关系;在早期(2h)可使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mRNA表达增加,TNF-α、IL-6蛋白表达随染毒时间2h,12h,24h延长而增加,并呈剂量反应关系.细颗粒物使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增加,呈剂量反应关系;细颗粒物未能刺激A459细胞呼吸爆发.
空气污染 细颗粒物 生物效应 污染特征
戚其平 张文丽 崔九思 徐东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25-43
2002-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