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展望

中医体质学说在20世纪70年代确立,初期研究的重点为:整理古人文献,80年代中期后,转为社会调研及体质分类理论模型的建立,并结合现代生理、生化、免疫、遗传等科学方法和手段,使体质研究出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临床分析与理论探讨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发展前景,其学科分支亦将相继出现.新世纪在中医现代化的背景下,以中医体质学术体系及临床诊疗体系的现代化为目标,以自身主体性与开放兼容性为发展模式,通过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相结合,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后体质学说的研究重点为:①选择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的体质类型如痰湿体质及过敏体质,研究其生理病理特点及与疾病的相关性,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人类基因组的成果及DNA芯片技术阐述中医体质类型遗传学基础.②充分发挥体质学的理论优势,选择过敏体质、亚健康状态及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三种疾病进行基础与临床的相关研究,为临床疑难病症治疗提供新的途径.③深入开展体质预防学及体质康复学的研究.中医体质学作为跨世纪的学科研究,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中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学模式、医学任务、发展趋势及研究方法手段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医学模式正在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的整体医学模式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的群体医学向以人为中心的个体医学转变.人体生命过程中的特殊规律以及人群中个体差异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医学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向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向中医体质学作为生命科学范畴一部分,其理论特色在注重调节人体整体机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个体体质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从对患者体质特征的基础上,寻找发病规律.其以人为中心的模式与当今医学发展趋势相一致.且这一特色贯穿于疾病的认识、诊断、治疗、保健养生、康复的全过程中.④⑤

中医体质学 临床诊疗体系 生理病理 康复学

王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

北京

中文

227-229

200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