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被”字句的HNC分析
传统语言学将”被”字句大致分为两种结构:甲.NP+被+NP+VP;乙.NP+被+VP,并作了相应的语言特征分析.本文在这个分类的基础上,运用HNC理论的概念表述模式和句类知识对”被”及”被”字句进行再分析,认为在两种不同的结构中,”被”字都是语言逻辑概念,表述为101,即作用者语义块的标志符.但是从作用效应链来看,两种结构的”被”字句在表达上存在角度差异.甲类是从作用角度进行描述的,因此相关的句类属于广义作用句,包括作用句、转移句和判断句;乙类主要是从效应角度进行的描述,故而相关句类多为效应句,只有少量的广义作用句为了保持语义的完整也归入其中.两类结构在句类格式上也各有特征,一般甲类为规范格式,乙类为基本格式.这些格式特征为计算机识别语义块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本文认为乙类是表述角度从作用到效应的过渡形式,其中的”被”字即是残留标记.除以上两种结构外,本文还指出语义块JK1之前的”被”字是冗余标记,不影响句类分析.本文还尽量揭示了各种句类的”被”字句的句类信息,希望能够为计算机识别”被”字句的相关句型提供一定的知识.
被 ”被”字句 HNC 标志符 现代汉语
柯航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湖北武汉)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5-45
200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