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朱(huan)的巢址变化及其影响

对朱(huan)的巢址变化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近20年来,朱(huan)的营巢地逐渐由海拔1200m左右的中山地区向海拔800m左右的低山丘陵地区转移,巢树树种由栓皮栎变为以马 尾松为主。对朱(huan)繁殖情况的研究表明:1981~1999年100巢的平均窝卵数为3.130±1.107个,99巢的平均出壳率0.765±0.349(巢未产卯1),86巢的平均幼鸟出飞率为0.769±0.330(14巢幼鸟出壳数为0)。巢址的变化对朱(huan)的窝卯数、出壳率以及幼鸟出飞率没有显 著影响,但在马尾松上营巢的朱(huan)更容易受到蛇类的威胁。朱(huan)巢址的变化与中山地区营巢条件的恶化以及低山丘陵地区营巢条件的改善有关。

朱(huan) 巢址变化 窝卯数 出壳率 出飞率

马志军 丁长青 李欣海 翟天庆 路宝忠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中国科学院动 物研究所(北京)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陕西洋县朱(huan)保护观察站(洋县) 陕西洋县朱(huan)保护观察站

国内会议

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

昆明

中文

7~11

200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