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体对模拟着陆冲击动态响应特性的研究

为了探讨飞船返回着陆时不同强度不同姿态冲击下人体动态响应的规律,5名健康男青年,以仰卧20。承受4~10G,50~80ms;仰卧30。~60,10G,50ms,半正弦脉冲的着陆冲击。分别记录冲击塔平台,座椅及人体头、肩、胸和骼处的Z和X向加速度及被试者心电图。结果表明:人体头、肩、胸、骼部X向和Z向加速度响应峰值随着陆强度的增加均增大,且不同部位加速度响应峰值增加的梯度各不相同,其中头部增加的梯度最大。人体头、肩、胸、骼部X向加速度响应峰值随仰卧角度的增加而降低,且不同部位加速度响应峰值下降的陡度各不相同,其中头部X向下降的陡度最大。头和肩Z向加速度峰值在40。仰卧角时达最小,胸Z向加速度响应峰值基本上不随仰卧角度而变化;骼Z向加速度响应峰值随仰卧角度的增加而增大。

载入航天 着陆冲击 动态响应

刘炳坤 刘国印

医学工程研究所(北京)

国内会议

中国航空学会人体工程、航医、救生专业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228~232

1998-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