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Si<,4>N、Si<,4>O、Si<,4>S、Si<,5>H<,3>原子簇结构的理论研究

对原子簇研究,带有挑战性的关键问题在于确定原子在簇中的排列。由于原子簇结构,在实验上一般不可能直接观察。因此,就需要将理论教育处结果与间接的实验测量相结合,来最后建立原子簇结构。其中,在原子簇最优几何构型下,理论计算出的各振动模式下的IR频率与强度以及Raman活性,对与实验相结合,最终确定原子簇结构,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工作,用B3LYP密度泛函方法,探讨了Si<,5>原子簇经N、O、S取代后,生成代位原子簇Si<,4>N、Si<,4>O、Si<,4>S的结构;用HF方法,探讨了Si<,5>原子簇加氢生成的Si<,5>H<,3>原子簇结构。两种方法均采用6-311+G(2d)6d基组,全部计算在SGI工作站上完成。

原子簇 结构 频率 活性

孙仁安 刘永东 丛尧

辽宁师范大学化学系(大连)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

福州

中文

371-372

199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