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体形变化规律”的研究
目的 1975年冯天有首次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诊治方法及其机理探讨并在国内外推广.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减轻疼痛和保持平衡,临床上相继出现腰曲变平、腰骶上移,旋盆翘臀,旋腰挺胸四部规律性变化.腰型旋盆翘臀,旋腰挺胸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型(Ⅲ、Ⅳ).腰椎间盘突出症Ⅲ型患者脊柱畸形显著,特征明显,病情严重.我们依据上述思路设计此临床研究,具体观察脊柱内外平衡的变化,并试述其因果关系.方法 按冯天有创用的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Ⅲ患者23例,治疗前均摄体形象,拍X光片.并将体形象及X光片均输入电脑,并用Photoshop6.0图像处理软件将两者重叠.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Ⅲ患者X光片侧位腰曲变直,甚至反向.以站立位前后位X光片上测量水平线与代偿椎体(L3或L4)上缘夹角,代表腰段脊柱旋转倾斜角度.本组别例此角度为11.57±2.74°.腰段脊柱于位移椎体和代偿椎体间成角.比较水平线与位移椎体上缘夹角和水平线与代偿椎体上缘夹角的差值有显著性差异,本组病例此角度为5.46±2.63(P<0.05).骨盆旋转倾斜有两种代偿方式.站立位穿矫形鞋前后位X光片可见骨盆由于穿矫形鞋发生旋转,腰段脊柱向一侧倾斜角度显著减小.变化值为10.69±3.02(p<0.05)有显著性差异.电脑合成图像可见位移椎体L4或(和)L5体表投影位于腰曲变平反向阶段.腰椎凸侧条状肌痉挛范围与腰椎旋转侧弯范围一致.疗效出院时优:21例;良2例,差0例.远期随访优:22例;良1例,差0例.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Ⅲ患者旋盆翘臀是躯干(脊柱)、骨盆下肢联动结构对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代偿及身体生物力学平衡的结果.穿矫形鞋是治疗中的重要措施.冯天有提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体形四步变化规律”从整体躯干望诊角度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严重程度、发展阶段及预后.较多年来教科书一直沿用”脊柱侧弯”四个字来描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型变化,有了更深刻的阐述.是物理诊断学上的巨大进步.冯天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型型(Ⅲ、Ⅳ)治疗中创用矫形鞋方法已形成一套完整思路,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 腰体形变化规律 定点旋转复位疗法
冯伟 郭伟 邓晶晶 孙鹏 肖梅
空军总医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73-76
200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